南宁吉他培训班 音乐教学 南宁乐器网 柏赢吉他

古典吉他教学杂谈

2011-7-13 12:54| 发布者: 南宁柏赢吉他| 查看: 3506| 评论: 0

摘要: 时隔一年多,还是决定将写博客的事业进行下去。一年之中,做了很多事,开了音乐会,学了个习,《阿瓜多古典吉他教程》也定稿了。非常开心。不过博客晾了这么久,也为自己忙的借口而感到羞耻。就像我爸和我说的一样, ...

时隔一年多,还是决定将写博客的事业进行下去。一年之中,做了很多事,开了音乐会,学了个习,《阿瓜多古典吉他教程》也定稿了。非常开心。
不过博客晾了这么久,也为自己忙的借口而感到羞耻。就像我爸和我说的一样,博客是一个很好的记录想法的平台,善用他。因此决定从今天开始,有什么想法。就写下来。欢迎来我的博客玩 http://blog.sina.com.cn/sansiwuwei

今天和一个朋友偶尔聊起年龄较小的孩子的学琴问题。国内大多进行大量的技巧训练,在孩子学琴的期间,很多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弹得很炫了;也有很多孩子,依旧原地踏步。因此,那些没有弹好的学生,就被绝大多数老师划进了“没有音乐天赋”一类,把可怜的孩子排除在了音乐的大门之外。这兴趣都是需要培养的,怎么把这些不爱学的孩子引入音乐的殿堂,这的确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讨论的意思。

我只是想说,中央音乐学院的技巧练习方法,已然不适应琴行或艺校的吉他培训方式。来琴行学琴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多一样课余兴趣——其实更多的是,希望提高孩子的修养。一味练习技巧——所谓中央音乐学院先进的教学方式,会毁掉一个孩子的兴趣,重则毁掉一个孩子对音乐的创造力——那么对于那些交了学费,以培养业余爱好,提高孩子修养的家长,这张成绩单,老师们,请问你们怎么交?

当然,也许已经有很多老师在重视这个事情了,那么更加说明了培养音乐感觉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因为所谓的提高修养,是从听懂最简单的音乐开始,一步一步地认知各种音乐形象,然后最后转化为自己对音乐的思考。学习吉他,只不过通过这件乐器来了解和学习音乐,最后在弹吉他的时候和自身的情感形成联系——这就是业余学琴的最高境界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古典吉他天生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弹奏方式、它丰富的音色太适合进行自我和音乐之间的心灵对话了。可是要注意的是,学习音乐时前提,技巧训练是作为能够弹奏吉他的辅助,如果老师让学生先锻炼技巧,不鼓励学生在每弹一首曲子,甚至是每一个音的时候让他有时间去体会,那么吉他本身作为一件乐器的美感就失去了。那何必学吉他呢?学什么乐器都行。

因此我认为,第一点,如上所述,非常重要,就是老师先要挖掘古典吉他自身的美感,从而和学生分享吉他的美。就如同阿瓜多在他的《教程》里面,一在强调如何弹出美妙的音色,并且需要在学生刚开始学琴的几节课中重点介绍。因为作为吉他大师,他熟知吉他的优势在哪里,并且巧妙地避开了吉他音量较小的缺点。

因此,老师在让学生体会美妙音色的同时,也就涉及到了吉他的发声方法、拨弦方式、左右手配合等等技巧的介绍,但是都要围绕弹出美妙的音色,让学生自己感到愉悦作为前提。这对于学生学琴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对于学生学琴过程中,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也是老师应该具备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音乐感觉的培养,很多时候依赖于学生自身对于音乐是否能够形成审美;也就是说能否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他们脑中转化为具象的音乐形象。举个例子,年纪较小的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是不同于大人的,特别是音乐;为什么听儿歌,孩子们津津有味手舞足蹈?因为这些一般只有几个音组成的简单旋律就能够让孩子们产生情感共鸣,就能够让他感觉到这个音乐描写的是他见过的一种动物,或者玩过的一种游戏。
那么孩子们的音乐形象记忆力有多惊人?如果你放一个描写兔子的儿歌给孩子听,然后和他一起学兔子一样跳两下,如果他听懂了,很开心地手舞足蹈和你一起跳,你隔很久以后放这个音乐再给他听,他还是认为“这是只兔子在跳”。
因此,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单旋律的小曲子,比如《小星星》,《樱花》之类的,音符少,旋律简单易懂,容易吸引小孩,从练习这些简单的曲子中,教孩子如何按弦,拨弦,以及去体会吉他美妙的音色。
同样的道理,对于各年龄段的孩子,音乐的选择也需要非常慎重;年龄较小的孩子,就用这些非常具象化的音乐来引导孩子学习古典吉他的弹奏;中学生,由于处在情感发育,处在能够投入最大兴趣学习吉他的年纪;很多音乐都能够让他们有所感触,这段时间,作为情感或者情商发育的关键培养时期,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来学习一些必须的枯燥的技巧是值得思考的。同时,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会遇到手指张开幅度不够,导致左手运指困难的问题,致使很多学生在开始学琴时就失去兴趣。这个时候,一些好听并且左手指法简单的分解和弦练习曲或者乐曲就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建立初期对吉他的兴趣,然后每周布置少量的左手技巧练习。这样的好处是,分解和弦练习曲和乐曲中,往往含有丰富的和声,老师协助学生体会和弦的色彩,感觉,激发学生自身对于这些音乐的情感诉求,体会和弦中所蕴含的音乐的美。这些往往能够被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很快接受,在右手技巧得到锻炼的同时,学生自身很大程度上参与到了音乐的情感实践中,从而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做了铺垫。

总的说来,我认为老师首先要为每个年龄段的吉他学生制定符合学生音乐感觉水平的练习曲和乐曲曲目。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赋予了它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同时,它也是具象的,在学生接受音乐时,音乐能使他想象到生活中见到的事物;能使他联系某种特殊的情感;能够去感觉自己在弹或者将要弹的音乐,是前提条件;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和音乐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自身的情感体验。这非常重要,而且并不与技巧训练相互矛盾。

也许有些老师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通过“方法”,把他们认为“有天赋”的学生的弹奏速度训练的飞快,技巧训练的无可挑剔;但是同时可悲的事实是很多学生往往在速度中体会不到任何他自己弹奏的音乐的美,相反,在这些“方法”的训练下,他们满脑子想的是“我能弹的更快,我就能弹新曲子了,这个曲子都弹腻了,我讨厌它。”“我要弹的更快,让跟我一起学琴的某某死也跟不上!”

技巧是为音乐服务的,学生如果在几个月内能达到很高的技巧水平,也同时说明了这个学生的悟性,足矣能够在几个月内达到很高的音乐水平;但讽刺的是,如果先练技巧,对于乐器本身和对自己在反复练习的乐曲,学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感,而这些抵触,会使他们离音乐更远一点。也许3个月,老师们能够培养出来一个力大无比的超人,但他们可能要再花一年来训练他如何拿筷子。四两拨千斤,有时候在说明一种哲理的同时,还说明了对于事物来说,悟很重要。 因此,如果同时进行音乐和技巧的训练,学生总的时间反而是缩短了,因为他们是先对这个音乐产生了兴趣,然后自身想去学习,想去学会用吉他表达;他们悟出了音乐之中居然隐藏了这么浅显的,自己能够理解的意思。

最后总结,音乐和技巧的训练需要齐头并进,并且老师再教授每个学生时,要能够掌控这一平衡;音乐较难理解,技巧相对简单(比如《爱的罗曼斯》给小孩子学,他们就不会懂);或者音乐较容易理解,技巧艰深(比如普霍尔的《大黄蜂》需要至少弹到1对4 150以上才能听出黄蜂飞行的效果,因此也是为什么普霍尔本人把此曲定为高级练习曲的原因)都不应该出现在教学当中,而是应该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进步水平逐步增加难度。

祝愿能够在最后,老师能够成为学生走向音乐伊甸园的引路人,让吉他成为开启伊甸园大门的钥匙

来源:吉他时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推荐吉他

吉他培训收费标准
返回顶部